財聯社4月27日訊(編輯 周新旸)為多數香港企業提供寬帶等電訊服務的香港寬頻(01310.HK)周四(4月27日)大跌。

該股盤中一度跌超12%,截至發稿報5.5港元,跌8.18%。

消息面上,香港寬頻隔夜公布截至2023年2月底止的中期業績,成為了股價下跌的直接誘因。

其績報稱,期內營業額67.07億元(單位港元,下同),按年跌1.4%。凈利潤2,323.8萬元,按年跌92.4%。

公司解釋:業績反映在報表上有兩年延遲

對此數據,該公司在公告中解釋,大部分業務,無論是住宅或企業領域,合約期一般以兩年為基礎。例如,客戶與公司簽署兩年共2,400元的服務合約,一般會以每月100元,分24個月的方式入賬。

因此,現在訂單與全面反映于業績有大約兩年的延遲。兩年前新冠病毒疫情所帶來的影響,才剛剛自業績中消除。然而,大約兩年延遲的好處,可以讓公司更清楚了解未來尚未入賬的業務情況。

公告繼續解釋,2023年上半年業績當中應考慮約兩年的延后表現;兩年來新冠病毒疫情對報告收益影響逐漸退,而后疫情期間活動回升將需約兩年時間才能在報告上反映。因此,現階段在留意表現時,亦應考慮到此因素。

按原有基礎而言,收益、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經調整)及經調整自由現金流分別按年減少1%、6%及49%至67.07億元、11.96億元及3.68億元。原有基礎數字扭曲了公司潛在的持續經營表現。

資本成本由1.06億元按年增加205%至3.24億元,主要由于利率掉期的公允價值變動增加8,500萬元以及銀行及其他借款的利息及財務費用(已扣除利率掉期之利息)及租賃負債利息分別增加1.32億元及100萬元。

利潤大幅下滑原因非主營業務

綜合上述原因,香港寬頻的利潤和所得稅費支出都出現了顯著的變化。

首先,公司利潤從去年的3.04億元減少到了今年的2300萬元,降幅達到92%。其中,利潤下降的原因主要包括利率掉期公允值變動增加、銀行及其他借款的利息及財務費用增加、租賃負債利息增加等因素。此外,確認附屬公司未使用稅項虧損產生的遞延稅項資產,也導致所得稅支出減少了。

其次,經調整的凈利潤也減少了79%,從去年的5.02億元降至今年的1.02億元。這主要是由于今年上半年融資成本增加和分攤合營企業虧損增加所致。

前不久,市場多次傳出香港寬頻可能“賣身”中移動,香港寬帶持股管理人執行副主席楊主光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不評論市場傳聞,強調香港寬帶上市至今,一直是香港市場中增長最快的電訊公司,現時企業及住宅市占率第二,未來會繼續通過有機增長及并購發展,補充“無賣盤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