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權衡財經iqhcj研究員 余華豐

編:許輝

2018年開始,國內針狀焦投資建設加速,至2022年,全球針狀焦產能增長至379萬噸/年,其中中國針狀焦產能272萬噸/年,占全球產能的71.77%,中國針狀焦生產企業增加至27家。2022年,國內針狀焦企業總產能較2016年增長677.14%,而國外針狀焦產能較為穩定。

行業企業之一的山東益大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益大新材)擬在創業板上市,保薦機構為中德證券,聯席主承銷商為中金公司。本次公開發行股票數量不超過7,375.9051萬股,占發行后公司總股本的比例不低于25%。擬使用募集資金15.47億元用于15萬噸/年高端電極前驅體智能一體化項目、年產1萬噸特種碳石墨新材料制造與加工項目、研發中心升級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2.8億元)。

益大新材實際控制人持股比例較低,第二大、第三大股東系國有;營收波動大,2020年虧損近億,超批復產能生產,毛利率遠低同行;原材料供應不足及價格波動,供應商現個數參保,其一處罰不斷;貝特瑞及中科星城關系匪淺,2020年前五大客戶注銷兩個,存貨大增;報告期公司處罰加身。

實際控制人持股比例較低,第二大、第三大股東系國有

2012年5月,徐金城、蔣俊亮、王惠蘭、山東宏河礦業集團嘉祥紅旗煤礦有限公司(2017年12月改名為“山東宏河控股集團嘉祥紅旗煤礦有限公司”,為國有控股企業)和中石大乾泰共同出資設立益大有限,注冊資本為1億元。經過八年的發展后,2020年1月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

2022年6月,益大新材分別與杰瑞股份、中化創新、濟寧益同、中福泉州簽署增資協議,約定按16.00元/股的價格,諸方分別以貨幣1.6億元、9,680.00萬元、4,016.00萬元、320.00萬元認購益大新材新增股份1,000.00萬股、605.00萬股、251.00萬股、20.00萬股。

本次發行前,益大新材第一大股東徐金城直接持有公司20.88%的股份,第二大股東國開基金持有公司10.66%的股份,第三大股東紅旗煤礦持有公司9.04%的股份,持股比例均未超過30%,故公司無控股股東。

徐金城、王繼銀為公司的共同實際控制人。截至招股說明書簽署日,徐金城直接持有公司20.88%的股份;王繼銀直接持有公司6.22%的股份、通過同創益大控制公司0.39%的股份;徐金城、王繼銀的一致行動人中石大乾泰、共興益大、徐金香分別直接持有公司6.78%、0.29%、0.06%的股份。綜上,徐金城、王繼銀及其一致行動人合計共同控制公司34.62%的股份,徐金城、王繼銀兩人控制權比例較低。本次發行完成并上市后,徐金城、王繼銀及一致行動人控制公司股份的比例將降低。

公司實際控制人徐金城、王繼銀均擔任公司董事,共同控制公司。徐金城、王繼銀已簽署《一致行動協議》,確認自雙方實際持有公司股份起保持一致行動,《一致行動協議》有效期至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之日起3年,到期各方如無異議,自動續期,每次續期36個月?!兑恢滦袆訁f議》約定,在公司決策層面,徐金城、王繼銀對各項事項的表決意見均保持一致;意見不一致的,應以徐金城的意見為準。若《一致行動協議》未能有效履行或有效期已過,將可能導致徐金城、王繼銀之間的一致行動執行不力。上述共同控制的風險將影響公司控制權的穩定,對公司生產經營造成一定影響。

徐金城和王繼銀2022年年薪為168.92萬元,彭莉年薪為131.82萬元,靳慶彬年薪為94.73萬元。公司第三大股東紅旗煤礦曾為公司借款提供擔保,涉及金額為1.5億元。擔保時間為2015年至2022年,已經履行完畢。

營收波動大,2020年虧損近億,超批復產能生產,毛利率遠低同行

益大新材是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高品質針狀焦為一體的現代化高新技術企業。公司主要產品包括高端負極焦、電極焦,下游應用市場主要集中在電池負極材料、石墨電極領域。2020年-2022年,公司的營業收入分別為9.862億元、19.355億元和25.789億元,2021年和2022年營收增幅分別為96.26%和33.24%;公司凈利潤分別為-8,902.10萬元、1.268億元和1.878億元,2020年處于虧損,2022年較2021年增長48.11%。值得注意的是,公司2019年其營收為11.089億元,凈利潤為2.642億元。

報告期內,公司主營業務收入主要由針狀焦、燃料油和瀝青銷售收入構成,其中,針狀焦業務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4.73%、49.70%和58.03%。2020年,針狀焦業務收入占比較低,主要受下游市場影響、針狀焦價格大幅下降、脫硫精制工藝調試等特殊因素影響。2018年以來,針狀焦產能呈現增長趨勢,同時2020年下游客戶停工停產,負極材料和石墨電極的出口受到較大影響,導致針狀焦的價格持續下滑,公司2020年出現虧損。2021年、2022年公司針狀焦收入在主營業務收入中占比均最高。

報告期內,公司境外銷售收入分別為0元、9,072.30萬元和2.436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0.00%、4.72%和9.50%,占比整體呈上升趨勢。

益大新材針狀焦產品為油系針狀焦,包括負極焦、電極焦兩種產品,總產能達19.50萬噸/年。報告期內,公司主要產品針狀焦的產能利用率分別為79.21%、110.51%和103.22%。報告期內,公司聯產品燃料油的產能利用率分別為60.17%、84.22%和59.20%。報告期內,公司聯副產品瀝青的產能利用率分別為137.07%、146.92%和51.64%。報告期內,公司針狀焦及聯副產品均存在超產的情形,主要系公司產線設計時生產工藝尚不成熟,對生產方案的投入、產出情況預計不夠準確。

2019年-2022年1-6月,益大新材的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34.09%、-7.99%、11.89%和15.59%,2020年-2022年公司毛利率遠低于同行均值19.56%、23.83%和13.90%。

報告期內,公司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金額分別為2,032.75萬元、1,782.55萬元和1,734.93萬元,占當期凈利潤金額的比例分別為-22.83%、14.06%和9.24%。

原材料供應不足及價格波動,供應商現個數參保,其一處罰不斷

近年來,我國針狀焦產能規模和技術水平發展迅速,但受限于原材料來源分散、產業起步較晚等因素,產品質量穩定性有待提高,與國外先進水平仍然存在差距。國外大型針狀焦企業一般與大型、單一供應商直接對接,原材料指標較為穩定,生產出的針狀焦品質較高。但我國大部分針狀焦企業原材料來源分散,品質不一,需要通過較高的技術對原材料進行處理,以提升進入生產裝置原材料品質的穩定性。下游應用行業對新投產的針狀焦企業產品評測周期較長,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針狀焦行業技術改進速度。

益大新材原材料采購分為直接采購和通過貿易商采購兩種方式。直接采購指公司向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地方煉廠等石油煉化企業采購催化油漿,主要為賣方報價或買方競拍的定價方式;此外,公司也通過貿易商向石油煉化企業采購,主要為賣方報價的定價方式。公司對原料品質的穩定性要求較高,通過貿易商采購時,要求原材料來源于指定石油煉化企業并附其原始出廠磅單。

公司生產過程中,使用石油煉化之后的副產品催化油漿(瀝青、燃料油),制造具有較高價值的針狀焦,是循環利用、變廢為寶的過程。催化油漿(瀝青、燃料油)是公司原材料的主要組成部分,報告期內采購占原材料采購總額的比例分別為85.89%、94.96%和98.10%,占比較高,催化油漿的充足供應對公司生產具有重要影響,如果催化油漿供應不足、運輸受限等,會對公司的生產經營造成不利影響。催化油漿價格受原油價格、市場供求關系等因素影響,其變動對公司產品毛利率、業績有所影響。近年來,原油價格出現較大幅度的波動,增加公司對采購成本控制的難度,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公司盈利能力的穩定性。2021年、2022年,益大新材向前五大供應商采購比例分別為31.74%、35.00%,呈上升趨勢。

2021年,中海(東營)石化有限公司、濟南實華科技有限公司、榆林市新瑞能源化工有限公司新進入公司前五大供應商,僅后者為公司當年新增供應商,查閱公開資料,后者成立于2015年12月,參保人數僅個位數,2019年-2021年分別為5人、7人和9人。

2020年益大新材的第四大供應商迪爾集團有限公司,向公司銷售了4,532.38萬元,占比3.00%,之后未擠進前五大供應商。而2020年-2022年迪爾集團一直位居益大新材應付款第一大供應商,應付款項分別為1,644.73萬元、1,587.15萬元和1,293.45萬元。從安全生產上,迪爾集團可謂處罰不斷。

據(松)安監罰﹝2019﹞043號文件顯示,迪爾集團2019年10月21日被松原市應急管理局罰款3萬元,其特種作業人員未按規定經專門的安全作業培訓并取得相應資格上崗作業及未按規定對從業人員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違反安全生產法。2020年7月,迪爾集團有限公司在為山東魯泰化學有限公司服務時,其焊工李興春、劉奎謙未持有效特種作業操作證上崗被魚臺縣應急管理局罰款壹萬元整。

2021年7月26日桓臺縣應急管理局出具(桓)應急罰﹝2021﹞MQ1043號行政處罰,因迪爾集團未在有較大危險因素的生產經營場所和有關設施、設備上設置明顯的安全警示標志(現場塔吊配電柜無當心觸電安全警示標志)被處人民幣陸仟元(¥6000)罰款。

2021年7月1日,山東省應急管理廳出具嘉)應急罰〔2021〕4052號行政處罰,對迪爾集團進行警告,并處1.2萬元罰款。迪爾集團在嘉祥光大環保能源有限公司進行施工期間,8名特種作業人員(低壓電工郭祁鋒、王李祥、李仕光、孫現靈,高壓電工張傳學,高處作業張成榮、王森,焊工張新生)持有的特種作業證均為假證,存在使用非法印制、偽造的特種作業操作證的行為。

貝特瑞及中科星城關系匪淺,2020年前五大客戶注銷兩個,存貨大增

2021年2月,徐金城、王繼銀、孫啟兵與貝特瑞簽署股份轉讓協議,約定按6.5元/股的價格分別將其持有的益大新材100萬股股份轉讓至貝特瑞,貝特瑞持有股數為300萬股。

貝特瑞是益大新材重要針狀焦客戶,2020年-2022年,公司來自貝特瑞的銷售收入分別為2,131.47萬元、1.998億元和2.247億元,占針狀焦收入的比例分別為8.79%、20.92%和15.10%。貝特瑞2021年為公司的第一大客戶和2022年的第二大客戶。

近年來,貝特瑞投資建設人造石墨負極材料一體化基地項目,年產12萬噸針狀焦主要用于該項目負極材料的生產。貝特瑞收入規模較大、盈利情況良好,是國內知名的負極材料生產商,雖然該項目生產的針狀焦主要用于其一體化項目使用,對貝特瑞其他負極材料生產項目采購影響不大;但如果該一體化項目投產后,貝特瑞其他負極材料生產基地減少生產,公司面臨銷售規模降低的風險。公司是貝特瑞負極焦主要供應商之一,貝特瑞其他供應商的供應規模如果增長,公司將面臨向其銷售份額下降的風險。

2022年11月,益大新材原控股子公司成都益大完成注銷程序。成都益大于2022年4月15日成立,其股權結構為益大新材51.00%、成都聚地35.00%和中科星城14.00%。2020年中科星城向公司采購額分別為5,723.08萬元、1.846億元和3.422億元,占比分別為5.80%、9.54%和13.27%。

中科星城為上市公司中科電氣的全資子公司,益大新材招股書顯示,報告期中科星城向公司采購額分別為5,723.08萬元、18,461.08萬元和34,221.42萬元,占比分別為5.80%、9.54%和13.27%。權衡財經iqhcj查閱中科電氣的信披年報顯示,2020年其向前五大供應商采購額介于3,315.09萬元和6,645.26萬元間,益大新材理當進入其前五大供應商行列,但并無對應的5,723.08萬元采購額。2021年中科電氣最接近額度的是第二大供應商,信披為供應商二17,973.76萬元。到了2022年最接近額度為供應商三34,198.31萬元。

2020年,山東東方華龍工貿集團有限公司、淄博瑞淼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茂名市東港石化有限公司新進入公司前五大客戶,均屬于公司當年新增客戶,令人唏噓的是,淄博瑞淼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1月2日,實繳為0萬元,當年即向公司采購4,251.96萬元,占比4.31%。2020年和2021年參保人數均為0人,過了兩年的2022年9月14日即告注銷。

無獨有偶,茂名市東港石化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8月9日,2017年還未因依照規定的期限公示年度報告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2020年其以3,558.92萬元的采購額成為益大新材第四大客戶,占比 3.61%。同樣奇怪的是該公司已于2020年12月28日被注銷。

報告期各期末,益大新材存貨賬面價值分別為2.043億元、2.996億元和4.175億元,占流動資產的比例分別為40.58%、44.83%和34.21%,公司存貨賬面價值較大、占流動資產比例較高。如果市場情況發生不利變化,產品價格可能出現一定幅度下降,公司存貨將發生減值。報告期各期末,公司存貨跌價準備余額分別為614.21萬元、148.20萬元和147.73萬元,如果公司不能進一步加強存貨管理,提高存貨周轉率,公司將面臨因存貨跌價而遭受損失的風險。

報告期公司處罰加身

2019年7月,益大新材因未為從業人員提供符合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的勞動防護用品,被嘉祥縣應急管理局處以5萬元罰款。2019年11月19日,濟寧市嘉祥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向公司出具《行政處罰決定書》(嘉市監罰(2019)2003):因公司未經許可擅自從事移動式壓力容器充裝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備安全法》第四十九條的規定,責令公司立即停止充裝行為并處罰款11萬元、沒收違法所得10.16萬元。

2021年7月12日,濟寧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向益大新材出具《行政處罰決定書》(濟市監罰(2021)61):因公司在從事移動式壓力容器充裝過程中,未按照規定實施充裝前后的檢查、記錄制度,違反了《特種設備安全法》第四十九條第(二)項的規定,對公司處4萬元罰款的行政處罰。

2022年12月,因公司2016年至2017年存在從供應商大連春風石化有限公司、營口節化化工有限公司取得虛開的增值稅專用發票造成少繳企業所得稅的行為,國家稅務總局濟寧市稅務局第三稽查局出具濟寧稅稽三處[2022]18號《稅務處理決定書》,要求公司補繳企業所得稅774,175.99元及相應滯納金。